《易經》的風水文化
淺談《易經》的風水文化
《易經》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哲學著作,為我中華文化之源始。它涵蓋宇宙萬物生化之機、是我中華民族千萬年來在了解認識、研究掌握自然規律實踐中,總結出的科學結晶。《易經》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中通萬物之情、究天人之際,探索宇宙、人生必變、所變、不變的大原理;通古今之變,闡明人生知變、應變,適變的大法則,以為人類行為的規范;這一天理、人道的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被稱作“天人之學”為我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一切學術思想的根本。 ?
風水文化雖是我古代建筑預測勘察風水地理吉兇的一部專著,但同屬《易經》范疇。皆以人為本,譜寫出了“三元歸一”的發展事實:即以三才者:天地人、日月星、水火風、精氣神、氣光音。包涵著有感而無形的哲學論理,表現出以唯心推動了唯物的不諱事實。給炎黃子孫奠定了渴學不盡的智慧乳囊,更是世界以及人類走向科學,追求文明文化的宗始,非片言尺書而能盡表之。有史以來屢朝屢代的風水學家及各學派分華注流,其學說章籍多不勝數,內容龐雜,然學道悟道終須在乎自身,所謂厚積而薄發就是多學善思巧用,潛心會悟,擇善而從,即去偽存精揚長避短,為人類趨吉避兇,造化萬福。故千百年來風水文化深受各學派,教派的尊崇且普及到官府民宅的普遍認同與廣泛應用。時至今日依然為百姓信奉敬仰。盡管有如此巨大的社會效應,然亦不乏淺薄俗人不諳其理,不懂其機,謬以為迷信空談。究竟何為風水?筆者根據自己的學悟領會與實踐作一點淺談簡析。 ?
圣人畫八卦以天為乾為父,以地為坤為母;佛經亦曰:“天為吾父,地為吾母,日為吾兄,月為吾弟,星為吾妹”這里把日月星辰合同一家。宇宙乃一大天,人乃一小天。大天之氣象,風為其首(風云電雷雨),天若發怒而風狂。它是有感而無形的,能形成風魔摧毀萬物、它無孔不入。水為地之血、地若發怒江河橫溢沖岸決堤危害無窮。然天地有風與水,猶人有氣與血,一呼一吸、氣血周流才生氣勃勃充滿活力。大天風調雨順、萬物得生、飛禽走獸、草木花卉、得風而生而美、得水而活而秀、若無風即死,無水而枯,何況人乎!混沌初開,太極割判、天地有之,人倫生之,天陽地陰,父陽母陰,人是父母之精血,陰陽二氣的產物,是天地萬物之靈主,與萬物同根,豈能不受五形之克。風水之造化乎?既然如此,就要充分利用風水條件之佳,盡力克服大自然所造之惡。圣人云:“天道無常可以避之,地道有常可以造之,”趨吉避兇人之本能,近利遠害人之天性,何謬之有?飛蟲走獸尚知秋寒春暖,家禽螻蟻且能避風藏穴。那么作為萬物之靈主的人類在宅舍建筑上自然就更有講究。因此我國古代建筑風水分為陰、陽二宅。且以伏羲先天八卦定位,以十干五形、十二地支、河圖、洛書、四時八節、后天八卦、二十四山向示以二十四節氣,配其星煞生克化合等;且陰宅主要有“龍”“穴”“砂”“水”“向”五個法則;四面團聚,內局緊固,外場寬舒,舉無所見,遠秀羅列,外面暗拱,壁風藏水,氣靜神寧八個要領。勘與家相地,注重地之龍,龍即山脈之氣,氣之來,導以水氣之止,又限于水。無風則氣聚,有風則氣散,因此陰宅地理首先得水藏風,故稱風水。這里面涉及的知識博大精深,更講“九歌十訣”“二十二好”“點穴秘訣”看砂之富貴貧賤,“水法之吉兇”“方向與五行”“十惡大忌”等限于篇幅與時間,不作詳細介紹。下面重點談一下陽宅風水。 ?
我國古代陽宅建筑風水文化更是源遠流長,曾為無數古圣先賢探求與實踐,并總結出了無窮的智慧結晶----“以人定宅”、“以宅定向”,而絕非以宅定人。這一思想主張的唐代風水宗師楊筠松所著的《八宅明鏡》亦稱《楊公八宅法》,宅以八卦分八宅,八宅分其吉兇而屋有東西四宅;人有東西四命。東四命宜居東四宅,西四命宜居西四宅。命與屋相合,無有不財丁并發者。 ?
那么何為東四宅?西四宅?何為東四命?西四命?東四宅即坎、震、巽、離;西四宅即坤、乾、兌、艮。 ?
人按甲子分上、中、下三元。如一坎、三震、四巽、九離為東四命;二坤、六乾、七兌、八艮為西四命。如果屋難以移遷,那一室之內亦有二十四個山向,可按其位置,改灶移床;如果一宅不利,應改門則利;一室不吉,改房門則吉,開門造床按其尺寸方能趨吉避兇,應驗不爽。總之運用建筑風水來造化,應遵循天人合一的原則,其效才靈。這就是風水(天理,地理),但應須配以人道(積德行善),所謂天有天理,地有地理,人有情理,遵循天理,順應地理,通乎人之情理,才能生生不息,福壽綿長。 ?
楊公之論,還特別強調了三進氣與三退氣,三進氣系門一、人二、灶三;三退氣系煙囪、水道、廁所,三進三退來往回環,猶如電燈的正負兩極線形成一個回路,方能使電燈明亮,否則有來的正電而無回路的負電,電燈依然不會明亮。再說說陽宅風水天人合一的原則,打個比方,相當于安裝一個完整機械,其零件型號一定要完全配套方能正常負載運轉,同時這一機械的安裝技師亦若堪與家,不但使型號配套,還需有高超的安裝技術,方能恰到好處,否則故障百出。 ?
至于三進氣與三退氣,古人云:六氣,門為進氣之總口,能生化宅內諸氣。門進吉氣者,陽氣(氧氣)也,供人呼吸,灶房火門為納財生丁之口,此口能速發禍福,須向吉方。陽氣輕清而上浮,陰氣混濁而下沉(氧氣較二氧化碳輕),故陰氣隨水道排出;煙囪為第二排氣之口,茅廁為第三排氣口,有進有退則活,無進無退則絕。 ?
我們的祖先遠在萬年之前,已知太極是圓形而代表宇宙一元復始,冬去春來,五日為侯,三候為節的十二個月,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的節制轉完一圓是360天,證明了圓周的360度,至今世界還沒有任何證明圓周多出360度的學說。至于目前人類的飛躍宇宙,早在數千年前我們祖先已用“天人合一,龍飛九天”的神話傳說給予預示。已為整個世界和人類敲開了科學的大門,使人類產生了追求理想的無窮動力,開發和引導超越地球走向宇宙的無限智慧。經過幾千年的繁衍和發展,載人宇宙飛船飛上了太空,人造衛星已和天體星球一樣遨游宇宙。實現了我們祖先飛向太空的理想。“中華之神”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神,是唯一的正宗之神,是元始科學的標符。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善良、最文明的民族之一,更是詞匯以及名稱的諦造者。我們的祖先早已預知“科學”這個名詞,她把實質最科學、最文明、最先進的事實用神話作了巧妙的詮釋。隨著日月天轉,歲月的流長,為了不被豪強所掠奪,不被后人所忘失,運用這奇思妙想的美章,埋下智慧的原始礦藏,供炎黃子孫開采和挖掘,這也正符合人類歷史的漸進規律。《易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典籍,任何人妄圖剽竊掠奪,據為已有,都是白日做夢! ?
2007年隨陜西周易代表團出席中國易學名人峰會暨申報世界風水文化遺產首站推動儀式大會,并向大會做了淺談《易經》風水文化學術報告經大會組委會。專家教授評審委員會評議審定榮獲各項資格證書和榮譽證書。同時載入《中國當代易學風水名師史鑒》,并在亞洲名人雜志社刊登,被中國易經協會網,國家級十大易學風水專家權威網長期登載。在陜西政協報,各界導報發表論文。2008年在首屆全球易學風水名師代表大會上榮獲優秀論文銅獎。
本人為實踐求真,曾涉江湖之險,登峰巔之危,審山脈之來龍,探風水之去脈。1993年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真諦,第一個在渭北成立了周易信息預測部,頗具影響曾被十余家企業聘請為信息決策顧問和智謀高參,并協助公安司法部門分析破獲多起刑事案件,促進了社會治安穩定和企業的發展,為社會各界排憂解難,亦被美譽為“渭北玉清子”。
編號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