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名字,好名字要有內涵
當然,一個好的名字要有深刻的內涵和寓意,寄托父母的美好愿望,也是必不可少的。據許廣浩介紹,從寓意上看,中國人取名有以下幾種方式。
1、以名言志。以志向為名,體現了中國人注重家教、望子成龍的傳統。而且這一名字可耳濡目染地起到督促孩子努力向上的作用,讓孩子從小有一種責任和理想,并時刻牢記自己的使命。古往今來,以志向立名是永恒的主題,也是給孩子起名的首選。志向所包含的內容很多,比如,職業方面的,如:聶耳(聶耳,四個耳朵,音樂家)、朱踐耳(音樂家);特長方面的,如:程思遠、魯智深(法號)、劉文學、李有才;功業方面的,如:雷振邦;學業方面的,如:錢學森。
當然,借象征來表達志向,也可使名字更具文學性、形象性。如:徐鵬飛、金圣嘆、葉劍英、成龍、楊萬里、康有為,都是不錯的名字。
2、以德為名。中國人注重品德,所謂德才兼備,德在才先。因此,以德起名也是一種傳統。比如:古有張翼德、劉玄德、曹孟德等等;今有朱德、彭德懷、張學良、李德生、王海容、田成仁、麥賢德等等。
3、以貌為名。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以相貌命名也是一種方法,特別是女性使用較多,如:宋美齡、梅艷芳、新鳳霞、張瑞芳等;其中男性也有,如:劉英俊、任帥等等。
但在給孩子起這類名字時要注意兩點:一是男孩少起這種名字,二是如果孩子長相一般,最好不起這種俏麗名字。
4、以平安為名。中國人向來有追求平安、順利、祥和的傳統,姓名中也可見一斑:古人有董平、徐寧、張順、燕順、樂和等;今人有:宋平、謝靜宜、李寧、李國安、于純順等。
5、以長壽為名。古有:霍去病、王昌齡、辛棄疾、蒲松齡等等;今有:張萬年、李月久、牛百歲等等。
6、以典故為名。中國的典故成千上萬,許多父母樂于用典故為孩子命名,使名字更具有文化韻味。比如:周夢蝶(莊周夢蝶)、呂非熊(周文王卜卦得非熊,遇呂尚)、徐鵬飛(《莊子》)、胡慧中(秀外慧中)、胡三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王若飛(《木蘭辭》: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張恨水(李煜《想見歡》: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張養浩(《孟子》:君子養浩然之氣)等等。
7、以名表達仰慕之情。用個偶像來寄托心志,也是一個起名的方法。古有司馬相如,《史記》載,因仰慕藺相如而得名;今有李玲玉(歌手),因仰慕阮玲玉而得名。
8、以名為紀念之意。紀念性名字有許多種,如:紀念出生時間的,孫國慶(10月1日國慶節)、陳白露(9月上旬白露節令)。
9、以名表達愛情。這是浪漫的起名方法。如林青霞,夫姓李,女兒起名“李愛林”。
10、論輩份起名。一個家庭或一個家族中,同輩人的名字中往往有一個共同的字,即范字,表示輩份相同。如:毛澤東、毛澤民、毛澤潭;宋美齡、宋慶齡、宋靄齡。有的名字本身就帶有象征輩份或長幼的字,如:伯為長、仲為次、季為三等。劉伯承,排行老大;孔仲尼,排行老二;王季思,排行老三。這是一種比較傳統的起名方式。現代社會,特別是城市,很少再起這種名字,一是都是獨生子女,無輩份可排;二是思想開放,起名更注重個性、重時代。
為什么重名這么多
那么,為什么現在重名的人這么多呢。許廣浩認為,這與人們的取名心理有一定的關系,“大家都希望起一個吉祥、美好、寓意深刻的名字,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一些有美好寓意的漢字或詞語就會在名字當中出現的頻率特別高。”
省著名語言文字專家、省文史研究館館員田忠俠教授認為,現代中國人重名的問題也受到時代的影響和名人的影響。
他認為,名字重名首先是與起名者的文化修養有關系。“我們經常發現古人的名字非常雅,有人會認為古人對語言文字的掌握程度比現代人深,而實際上,古人的名字許多并不是自己父母取的,而是要高薪求名,是向當地最有學問的人買的,因此,可以說古人取名的態度要比現代人鄭重。”現代不再流行高薪求名,但時代的作用對人們取名有很大的影響。據他介紹,名字的時代影響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建國后、文革、改革開放。剛建國時,建國和國慶的名字特別多,文革時又造就了一批“張紅”、“李紅”、“衛東”、“忠東”,而改革開放后,又多了一批“趨時之名”,“陳改革”、“李開放”等是其代表作。
名人的名字對普通人取名的影響也不容忽視。田教授認為,名人的影響會呈現正反兩個方面。首先,同名不同姓的名字會大量地出現。比如,建國后出于對毛主席的愛戴,中國人名字中帶“東”字的特別多。另一方面,同名同姓的名人名字出現的可能性就將變得非常小。
現代人起名應注意的問題
據許廣浩介紹,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社會的姓名有了新的變化,可以說是有喜有憂。
首先,單字名泛濫。傳統的姓名以三字為多,現在以單名為多。這與社會生活節奏加快、人們崇尚簡潔的生活方式有關。帶來的問題是大量重名。北京叫“劉冰”的有3000多。
其次,疊姓、疊名、疊音增多。丁丁、柳柳、方方;奎媛媛、鄔倩倩、趙明明;江麗莉、李姍珊等到處可見。應注意,男孩少起這種名,太嬌氣、太孩子氣。
再次,四字名增多。如:殷樂笑子、張春子芳。四字名有悖姓名文化,特別是還像日本名字,當慎重起。
另外,外國名興起。如:李斯娜、楊瑪麗。起這種外國名使種族不分,當慎重起。
最后,隨母姓增多。體現男女平等,是件好事。
許廣浩認為,中國的漢字有好幾萬,在其中挑出幾個字,取一個好聽、好看,還不重名的名字應該說不是什么難事,關鍵是取名者要有創造性,切不可從俗。那么現代中國人取名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他認為以下的五個方面的問題在取名時應該盡量地避免。
1、少用疊字名。丁丁、方芳、吳靜靜、張明明、江黎犁,這種小兒名、女孩名對孩子的心理成長是不利的,特別是男孩。有些初中學生為了不讓姓名成為同學的笑柄,把自己當小孩呼來呼去的,自己跑到派出所更改疊字名。
2、少用生僻字、筆劃繁多的字。這樣的字不僅書寫麻煩、易寫錯,而且少有人認識,甚至電腦字庫里都沒有。如:武曌,一個“曌”字怕只有歷史學家才認識它。項堃,十人有九人會讀成項方。
3、少用多音字。多音字主要是影響讀音,造成一名兩讀,同時也給陌生人書寫帶來麻煩。如:容志行(hang、xing)、張茜(xi、qian)。書寫時還得告訴人家,是草字頭下加一個東西的西字,不是倩麗的倩字,等等。
4、少用同音不同形的字。如:華(樺)、月(玥)。這樣的字同樣容易產生讀音和書寫問題。
5、少起兩字名。“中國人口越來越多,起名的字數卻越來越少,這樣會產生大量的重名,從而喪失姓名用來區分個體的這種社會作用。王靜、劉偉叫的人太多,單位來了信都不知道是哪個王靜哪個劉偉的。20世紀50年代,兩字名只有14%。2000年,中國第四次人口普查顯示,上世紀90年代出生的人,單字名占63%。這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問題。有的城市派出所已經明確規定,給孩子上戶口時,不得起兩個字的名字。”
編號搜索: | ![]() |